做梦,是一种常见的体验。
但有时候,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做梦的时候,却无法清楚地记得这个梦境发生了什么。
这种情况又被称为“梦遗失症”。
为什么会出现“梦遗失症”呢?其实,这和我们的睡眠状态有关。
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时,我们的大脑会进入“自我修复”模式,以帮助我们恢复体力和充电。
而这个阶段大约持续90分钟,期间我们会经历多个不同的睡眠周期。
而梦境则通常发生在最深的睡眠阶段,也就是称为“快速眼动(Rapid Eye Movement, REM)”阶段的时候。
在这个阶段,我们的大脑会非常活跃,和我们日常清醒时一样,会不断接收、处理各种信息。
但是,由于我们的身体处于完全的放松状态,我们的大脑不再需要对我们的周围环境作出应对。
这时,我们的大脑便会开始释放出我们潜意识深处的想法和记忆。
这些想法和记忆可能是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、情感和体验,也可能是我们无意识地整理、处理过的信息。
由于这些想法和记忆来自我们深处的潜意识,因此它们常常是在我们日常清醒时无法接触到的。
而当我们清醒时,我们的大脑会将已经发生的事情整理成为逻辑的时间序列,以方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回忆起来。
但是,在梦境中,这种时间序列的整理机制却被我们的大脑禁用了。
因此,当我们从梦境中醒来时,我们可能会记得一些零碎的、没有逻辑顺序的片段,但是很难将它们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忘记自己做了什么梦的原因。
总的来说,梦遗失症的产生有很多种原因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大脑对时间序列的整理机制失灵。
虽然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大脑在梦境中的行为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睡眠质量的提高来减少梦遗失的概率,比如避免睡眠中被干扰,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长等方式可以改善梦遗失的情况。